背影读后感字
背影读后感800字
不知道大家读完后有什么感受,有几个地方特别触动我。
第一个地方,是在文章的第二段,写到祖母病逝,作者和父亲回家奔丧,触景伤怀之际父亲却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其实这个时候,最难过的明明就是承受丧母之痛的父亲,但他却还打起精神安慰鼓励儿子,那种坚忍,比痛哭流涕更让人动容。
第二个地方,是作者要去坐车北上,父亲由于事忙,本已说定不去送而安排了人陪同,但再三嘱咐后还是不放心,决定亲自去送,哪怕作者当时已经二十岁,一路来往过数回。
可见无论孩子年纪多大,只要是离开自己身边,父亲都始终放心不下。
第三个地方,是在车站里,父亲和脚夫讲价钱,又嘱托茶房照顾儿子,但这些行为却被当时的作者所鄙夷,认为父亲说话不漂亮,想法迂。
其实,这种情形在今天也很常见,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很聪明,看不起父母的生活智慧,觉得他们说话行事老土,却从来不懂得这背后父母的心意,看似“聪明”,实则愚笨至极。
第四个地方,是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作者买橘子,明明很费力很笨拙甚至可以说很狼狈,但在儿子面前却显出很轻松的样子,像完成了一件大事般。
在孩子面前,父亲总是保持着威严能干的形象,可转过身为了孩子,却比谁都放得下体面。
第五个地方是文章尾段,作者说到父亲因老境颓唐而情郁在心,时常为家庭琐事动怒,父子感情渐疏,后来两年不见,又忘记了儿子的不好,只剩下惦记。
有时候我们总是忘了父亲其实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情绪,并不是完美的,所以发生矛盾很正常。但再多的矛盾,最终都抵不过对孩子的爱。
,是作者收到父亲来信,信中一面说“身体平安”不想让儿子担心,一面又写到“膀子疼痛厉害”“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看得作者泪光晶莹,发出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的叹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我们一天天强壮的时候,父母却在一天天衰老,那个童年记忆中无所不能的高大身影,如今更需要我们的关怀和陪伴。
送上一声真诚的问候,献上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及时尽孝,莫待来日。父亲节快乐!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1000字
大抵每个人都读过这篇1000字左右的抒情散文。讲述了朱自清祖母过世后,父亲也失去了工作,即将出外谋事,而他也要回校念书,便一同前行。到车站后,由于父亲临时改变主意,决定亲自送朱自清上火车,又想给儿子买橘子吃,穿过月台时,父亲艰难攀爬月台,朱自清看到后,留下来感动泪水的小故事。
而每个人对这篇文章最初的记忆一定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经典背诵片段。而今,说起朱自清的《背影》,可能只能一下反应出“月台、橘子、父亲”等奚落片词。近日,重读这篇优秀的文章,同文不同感,新触良多。实则,我们每人对一件事的理解一定是随着我们每个人的经历、生活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特此分享于大家。
,通读完整篇散文,会发现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朴实的笔触,真实的场景让我们深临其境,简单的对话,对于背影细致无微的描写令简单的文字迸发了新的力量。文章简单列出了父亲的些许对话,没有着重描写父亲的表情神态,但多次提及“背影二字”,真切的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父亲的爱其实就像文中的背影一样,朴实真切,不那么浓烈完美,却拥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不会有华丽的话语辞藻,总在默默的做着那些平凡的小事,却逐渐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就像朱自清一样,文中多次提及他感动落泪,之于中国人的习惯,男儿有泪不轻弹,更别说多次表达,可见对他感触之深。父亲的背影就是他最美好的记忆。
,背影这个词语我觉得是一个很浪漫的词语,它虽有些隐晦神秘,但绝对真实而富有大爱。背影是没有真正的影子的,而影子的出现必然需要光明。最浪漫的便是它做自己的光,照亮自己和他人的世界。这里,我简单从一些角度分享一下。不论是厨房里忙碌的母亲或者爱人的背影,还是父亲辛勤劳作的背影,或是孩子每日变化的背影,都带着他们充满爱的责任光芒,为平凡的生活注入温暖。而朱自清的背影中,第一句便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可见对父亲背影印象之深,其实我现在印象最深的也是父亲的背影,幼时田间耕作的背影,亦或农忙结束,他走在前面,我在身后跟着他所见那高大的背影,到他后来工作深夜备课的背影、逐渐缩小佝偻的背影,我悉数在目。而他散发着的都是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对我们这个家的爱,那沉默的背影好像会说话,在告诉着我们“什么都不要怕,有我在”。如今,我也希望着我能扛起更多的责任,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成为他人的堡垒、避风港。
,希望大家可以静下心来精读这篇散文,认真体味其中五味情感,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受一定千差万别,但朱自清父亲浓浓的父爱,朱自清感激的情感跃然纸上,每个人都能直击灵魂的感受到。爱和感激是他的大主题,平凡表达爱,默默奉献是他的小主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爱你的人的背影,也能做你爱的人的背影,最好的爱便是像每个背影一样,深沉却可靠,迷人又浪漫。
背影读书笔记
今春读了本书《朱自清散文集》,最喜欢的要属《背影》,老生常谈的名篇了,但读后我仍然眼眶发酸。就是因为《背影》“像”,朱先生的父亲,像极了我的父亲……
《背影》主要写了作者回家奔丧后返京,父亲送他到车站,仔细叮嘱并翻上月台为作者买橘子,作者望着他的背影不禁泪下的事。
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段朱自清先生的父亲很小心地捧着橘子下月台又上月台,但最令我动容的是那句“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和“我当时真是聪明的过分”这种相处方式很像我和我的父亲。
父亲在武汉工作,没有什么大事,半年见不着他是常态,他回家,我多半也持不耐烦态度。某次他离家返汉,我去送他,将上车时,他很是仔细地叮嘱了一番,无非是些老掉牙的,住校要和同学处好关系,学习要认真,回家了要多帮忙做下家务,不要和弟弟吵架……听得
我耳朵都快生茧了,心中颇不耐,一时竟说了出来“哎呀,我都多大的人了,我又不是不知道,烦死人了!”言毕,低下头去继续玩手机。竟就这么忽略了父亲脸上的无措和伤心。
如今回想起,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就算再啰嗦,也是父亲的一腔好意,当时的父亲得有多难过?此时我或能理解朱先生的后悔了吧。
近武汉疫情颇严重,受周边环境影响,父亲常常整夜整夜的睡不着,望着手机中日渐憔悴的他,一股难以言说的感觉便弥漫开来,胸口闷闷的。朱先生看到他父亲背影时约莫也是这种感觉,一种很难受,直催人泪下的感觉。
但无论父亲多难受,在我面前,他似乎总笑眯眯的,我问起他的情况,他却总说—很好,没事的。我知他只不过是想让我放心罢了,我的父亲对我,就像朱自清先生的父亲买橘子一般,即使自己再如何艰难辛苦,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父亲对我,就像朱自清先生的父亲买橘子一般,即使自己再如何艰难辛苦,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赵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