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初中作文 2023-01-14 15:35中考作文www.ettschool.cn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在空闲时间我阅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在书的封面写到红色经典青春励志小说,艺术创作与革命传统相结合的典范,唱响大时代背景下的青春之歌。沉浸在这本红色革命的书里,我深深感受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心中的志向,以及当时青年对待时代的态度,这部书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

  这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在这本书中,出现了许多各色鲜明的形象,能够在他们的身上看到青年人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概,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乱世下,青年是如何坚定内心的志向,去克服困难改变社会。“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泽东那种胸怀天下,改变社会的凌云壮志。一个人必须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才不会被世俗所污染,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个志向也不一定是具体的,像毛泽东一样,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但他有一种视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他才会刻苦读书,认真学习,坚持锻炼才会带领手无寸铁的同学们去保卫长沙,开展反军阀的运动。在进行革命活动中,青年毛泽东结识了很多同志,并积极引导他们与广大工人农民相结合。正是在众多老师的呵护和同学们的支持下,再加上自身的勤奋、勇敢、俭朴,才让毛泽东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并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雄才伟略,又胸怀天下的革命领袖,为后来领导革命胜利打下了基础。

  读完《恰同学少年》后最大的启示就是“立志在先”,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乱世,我们在追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与坎坷,这时我们更应当立下远大的志向,拿出青年人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坚信黎明过后终有曙光,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机遇无处不在,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胸怀大志,把握机会,刻苦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水平,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正如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时代正在发展,我们更应努力,不辜负青春,为梦想加油!(王瑞欢)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300字

  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向警予、陶斯咏等那一代人的学习生活,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的形象。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任何青春偶像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让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童年时的童真童趣、懵懂无知,一个仿佛与我们认识的那个主席判若两人。儿时的顽皮又有那么一点固执,长大后追随着自己的信念成为了国家领袖,使我不禁暗暗称奇。

  轻轻合上这本书时,我比较我曾经了解的毛主席,觉得多了一点亲切感呢!他们互为最真挚的朋友,长大后凭着相同的志向而为革命出了最大的努力,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真是一种奇特的缘分。知音难觅,遇到了也不一定能珍惜,人这一生能获得良师益友是莫大的荣幸,为了同一个可造福于社会和人们的目标有不同的人在努力……这些人才是真正忧国忧民、心存国家,值得人们拥戴于敬重的英雄。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泪,如雨下。

  在心中扣问自己因何而泪?

  我回答不上来,将近半个时辰了,写了删,删了写,却还是回答不上来一个字,唯有泪漫书籍。

  剧中的青年们,演绎着何为少年意气,而这份意气,对于一些人来说,也许像其他的电视剧一样,只是听一段故事,然后纷纷感慨:这比别的青春剧好多了,感动,真帅!然后,发个日志或者是说说,就没有然后了,继续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什么少年意气的全抛在脑后,继续着自己的刘俊卿之路吧!

  没错,我就是这样的人,也又不全是这样的人,因为我还留着一点泪水,虽然除了安慰自己什么用都没有。

  虽自诩为对那段历史足够了解,也曾尽己之力去搜寻与其相关的任何资料,自以为对那段历史如同笔砚一样熟悉,但当你熟悉的人物从尘封的历史中走出来,在你的眼前演绎着百年前他们所经历的,所参与的,内心还是有着无尽的感慨!

  我无法忘却!我无法走出来!

  我想像不出来,剧中的那么上进、善良、心忧天下、志于救亡图存的青年,倍受折磨于反动势力,惨烈牺牲于枪下、绞刑架的画面!想象不出来剩下的同志对牺牲的烈士怀着什么样的心情!

  剧中那时的画面有多美好,对于之后的牺牲就有多痛心!

  曾经我想像过,如果我遭受到这些,我会怎么办;但每次都是刚想到第一秒,我就没有勇气继续想下去!肝肠寸断!钻心剜骨一般!更何况这是史实!早已发生过的史实!无法改变的史实!

  易永畦、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何叔衡……当曾经身边的挚友一个个远去;父母,妻子,三弟,侄儿,堂妹,二弟,儿子……当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远去,他的心中,会是何等感想?

  以前的我真的无法想象这部剧的主角,在多年以后,是如何忍受这份痛苦的,但现在的我,似乎明白了,也理解了。痛苦从未被忘却和缓解,而是有着比痛苦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有着牺牲的战友托付给他的事情去做。

  他为了这份事业奋斗到生命的一刻,还没有完成,还有着遗憾。我从来不信那些说他变了的连篇谎话!一位扛着重任战斗到生命一刻的人,一个永远喊着“人民万岁”的人,变了?可能吗?有谁会信吗?

  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

  其余,何须多言!?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