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理屈词穷是用来形容什么的?理屈词穷是什么意思?

好词好句 2025-05-08 11:26摘抄好词好句www.ettschool.cn

理屈词穷是一个汉语成语,它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情境:当某人在争论或讨论中失去道理,无法再提出有力的辩词,陷入了无言的境地。

这个成语的拼音为"lǐ qū cí qióng"。它的含义是,由于理亏,无话可说。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立场、观点或行为没有道理而被人驳斥时,就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境地。这种状态常常伴随着尴尬和无奈。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论语先进》,并且在其后的历史和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它的用法是作为一个贬义成语,常常用来描述那些在争论中被驳倒的人。它可以用作谓语、定语和状语。

关于这个成语的反义词,主要有"振振有词"、"义正辞严"和"理直气壮",它们都表示说话人有充分的理由和底气。而近义词则包括"默不作声"、"默默无言"、"噤若寒蝉"、"哑口无言"等,描述的都是无法说话的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理屈词穷的情境并不少见。例如,在面对事实或强有力的证据时,有些人会无法为自己辩解,或者无法再提出新的观点或论据。鲁迅先生在面对敌人时,他的沉默并不是理屈词穷,而是对敌人最高的蔑视。再比如,在我们的反复询问下,对方可能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境地,无言以对,场面十分尴尬。

理屈词穷是一个生动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描绘了一个人在争论或讨论中陷入无言境地的状态。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时,或许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