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素有贤名拥有三十万士兵为何却不夺权

历史知识 2025-05-01 23:12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特殊的王朝,它既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却又因其短暂的统治期而被称为著名的短命王朝。关于这个王朝的兴衰,人们常常津津乐道一个假设:如果继承皇位的不是那位因某事而获罪的帝王,而是素有贤名的公子扶苏,那么秦朝的统治或许能延续更长的时间。

公子扶苏,名扶赢,是秦始皇帝的长子。他去世于公元前210年,尽管扶苏为人有贤名,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但他性格软弱,这或许与他强势的父亲有关。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初定之际,人心尚未稳固,加上秦始皇的暴戾性格,人们开始议论纷纷。侯生和卢生便是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讥讽秦始皇的暴政。得知此事后,秦始皇大为震怒,开始彻查此事。这两位儒生预感到不妙,于是选择了逃离。

他们的逃跑引发了一场风波。秦始皇下令逮捕儒生进行询问,导致许多人相互攀咬。最终,有四百六十人被抓。秦始皇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在咸阳坑杀了这些人,并在全国进行宣讲。这一事件让扶苏对父亲的作为产生了质疑,于是他上书劝诫。

扶苏其实是一位明智的王子。他清楚地认识到初定天下、人心不稳的情况,并主张实施怀柔政策。他反对父亲逮捕学生的做法,因为这可能引起天下不满。扶苏的这些正确主张却多次激怒秦始皇,最终使他被贬到边关受苦。远离政治核心的他最终被胡亥矫诏杀死。

公子扶苏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他的贤名、他的智慧、他的软弱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如果历史可以重演,人们不禁要想象:如果扶苏能够继承皇位并施展他的治国策略,秦朝的命运或许会有所不同。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