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 >
详解仁孝的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
传统文化 2025-04-22 07:59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宋襄公以仁孝闻名,他因思念母亲而筑起高台望母,这一深情的行孝之举,被百姓传颂,成为千古佳话。后人以此故事教育子孙要行孝,传承孝道。
究竟宋襄公的故事内容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其中。
宋襄公的母亲原本生活在卫国。一次,卫国遭遇敌袭,母亲与少数幸存者逃难至宋国。宋桓公及其夫人见状,心生同情,将这群难民收留并妥善安顿。宋襄公的母亲的卫国情怀,让她请求宋桓公出兵支援,但宋桓公未允。宋桓公夫人被休,送回卫国。
在卫国,她积极参与保家卫国的行动,最终助力卫国恢复实力。她与儿子宋襄公却天各一方。思念母亲,宋襄公决定筑高台望母。
若将母亲接回宋国,则对不起父亲,显不忠;若让母亲继续流亡,则显不孝。宋襄公权衡再三,决定在宋国临近卫国的地方修建望母台,既表孝心,亦显忠诚。百姓被他的孝心感动,纷纷前来帮忙,仅五天便完成了望母台的修建。每逢母亲生日及自己生辰,宋襄公都会登上望母台遥望母亲。
体恤母亲的苦衷,宋襄公作诗抒发母亲的思念之情:“谁说黄河广又宽?一片芦叶渡对岸。谁说宋国路遥远?踮起脚跟在眼前。”这首诗与宋襄公筑高台望母的故事一同流传千古。后人以此故事赞颂宋襄公的仁孝之心,并告诫下一代百善孝为先,学习宋襄公的仁孝品德。
宋襄公不仅是仁义之人,更是仁义之君。他的仁义忠孝被后人传颂,也为人所借鉴。虽因仁孝而闻名天下,但最终因过于仁义而在战场上败于楚国,错失春秋霸主之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孝用在对的人身上是善良,但在战场上对敌人过于仁慈则是弱点。学习宋襄公的仁义时,也要铭记他的教训。
上一篇:最早的掘墓人挖坟鞭尸 孔子还说做的好
下一篇:没有了
民俗文化
- 详解仁孝的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
- 最早的掘墓人挖坟鞭尸 孔子还说做的好
- 明末第一名将:孙传庭的经历有多传奇?
- 康熙如何评价日本?一针见血 尽显日本民族特性
- 王仪:唐朝时期驸马,迎娶唐太宗第四女遂安公主
- 明穆宗朱载孝安皇后简介 孝安陈皇后生平
- 岑长倩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因得罪武则天而被罢相
- 郑板桥是怎样的一个人?郑板桥生平事迹简介
- 辽金元服饰:元代供养人
- 汉宣帝为何追封刘据戾太子的称号?戾字中有蒙受冤屈之意
- 吴汉后世地位如何?吴汉墓在哪里?
- 清朝服饰之:清朝皇帝朝靴
- 章邯作为秦朝最后一个名将 章邯的实力如何
- 三国时期曹操最终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会相信黄盖?
-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一生共嫁过多少次-
- 隋朝将军元谐,为何因一句玩笑话就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