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仁孝的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

传统文化 2025-04-22 07:59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宋襄公以仁孝闻名,他因思念母亲而筑起高台望母,这一深情的行孝之举,被百姓传颂,成为千古佳话。后人以此故事教育子孙要行孝,传承孝道。

究竟宋襄公的故事内容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其中。

宋襄公的母亲原本生活在卫国。一次,卫国遭遇敌袭,母亲与少数幸存者逃难至宋国。宋桓公及其夫人见状,心生同情,将这群难民收留并妥善安顿。宋襄公的母亲的卫国情怀,让她请求宋桓公出兵支援,但宋桓公未允。宋桓公夫人被休,送回卫国。

在卫国,她积极参与保家卫国的行动,最终助力卫国恢复实力。她与儿子宋襄公却天各一方。思念母亲,宋襄公决定筑高台望母。

若将母亲接回宋国,则对不起父亲,显不忠;若让母亲继续流亡,则显不孝。宋襄公权衡再三,决定在宋国临近卫国的地方修建望母台,既表孝心,亦显忠诚。百姓被他的孝心感动,纷纷前来帮忙,仅五天便完成了望母台的修建。每逢母亲生日及自己生辰,宋襄公都会登上望母台遥望母亲。

体恤母亲的苦衷,宋襄公作诗抒发母亲的思念之情:“谁说黄河广又宽?一片芦叶渡对岸。谁说宋国路遥远?踮起脚跟在眼前。”这首诗与宋襄公筑高台望母的故事一同流传千古。后人以此故事赞颂宋襄公的仁孝之心,并告诫下一代百善孝为先,学习宋襄公的仁孝品德。

宋襄公不仅是仁义之人,更是仁义之君。他的仁义忠孝被后人传颂,也为人所借鉴。虽因仁孝而闻名天下,但最终因过于仁义而在战场上败于楚国,错失春秋霸主之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孝用在对的人身上是善良,但在战场上对敌人过于仁慈则是弱点。学习宋襄公的仁义时,也要铭记他的教训。

上一篇:最早的掘墓人挖坟鞭尸 孔子还说做的好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