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 >
三国时期曹丕刘备都相继称帝,为什么孙权慢那么多年?
传统文化 2025-05-02 15:15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在中,有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相较于曹丕在公元220年顺利称帝,刘备在公元221年的称帝之举,竟然整整滞后了八年之久。
当我们曹丕称帝的背景时,会发现这已是当时形势的必然。曹操之所以未选择称帝,背后无疑隐藏着诸多顾虑。而曹丕称帝时,天下已经三分,曾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已失去其效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头上再戴一个主子的帽子,似乎已无太大实际意义。
再来看刘备称帝的原因,随着曹丕废汉成帝,大汉的旗帜自然不能倒下。恰逢曹丕的神助攻无疑为刘备称帝提供了契机。更重要的是,称帝一直是老刘的梦想。否则,他早应在荆州最落魄之时,收一义子,起名为“封”,再生一子,名为“禅”。在封建时代,谁有资格进行封禅?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曹丕、刘备相继称帝,而与他们同一时代的孙权为何却迟迟未能称帝?其原因十分简单。
天下已经三分,各据一隅的疆域和百姓大体已经稳定。曹丕与刘备的称帝似乎已是理所而孙权在此情况下跟风称帝,既无法使土地扩大,也无法使百姓增多,更无法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相反,弄不好还会引来蜀汉和曹魏的联手进攻。精明的孙权选择先称王,于是在公元222年被曹丕封为吴王。虽然只是王号,但在孙权的治理下,吴国百姓安居乐业,他享受的尊荣并不局限于一个“王”号。
这个迟来的称帝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时代变迁的印记。无论是曹丕、刘备还是孙权,他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上一篇:西周时期周宣王和周幽王两人是父子关系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