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 >
羌族碉楼是怎样建成的?又有啥作用
传统文化 2025-05-02 17:31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大量的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除了桥梁工程外,其建筑也独具特色。羌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峦叠嶂,地势陡峭。羌族的寨子多建在“高半山”上,因此羌族也有“云朵中的民族”之称。穿行于岷山之中,不时能欣赏到特色的羌族碉楼和石砌房屋。
碉楼在羌族建筑中享有盛名。羌语中将碉楼称为“邛笼”,这一称呼背后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西南夷传》中就有记载,羌族人依山而建,垒石为屋,高度可达十余丈。碉楼不仅是羌族人用来御敌和存储粮食柴草的建筑,也是他们对抗自然、展现毅力的象征。这些碉楼一般建在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形状多样,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式,甚至有的高达十三四层。
碉楼的修建让人惊叹不已。匠人们不依赖图纸,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进行吊线、柱架支撑等精细操作。碉楼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达1.35米,以石片紧密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则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保证了碉楼的稳固牢靠。
在北川县羌族乡水安村发现的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仍保存完好,见证了羌族碉楼的坚韧与耐久。如今,虽然羌区的碉楼依旧可见,但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一些保存完好的原始山寨中,仍在使用碉楼来存储粮食等日常用品。同时也有一些新修建的碉楼主要用于观赏和旅游开发。这些碉楼不仅展现了羌族人民的智慧与技艺,更是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上一篇:如何拥有幸福的风 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之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