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详解(截至2025年2月21日)
在当前的保健食品监管要求下,我国的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关键。其法规体系框架、企业主体责任、生产经营规范、监管执行机制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核心内容,共同构成了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稳健发展的基石。
一、法规体系框架
以《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的保健食品特殊监管章节为纲领,辅以《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功能目录》等核心法规,再配合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标签标识规范、广告审查标准等配套文件,共同构成了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法规体系。
二、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想要涉足保健食品行业,首先需要取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上市前,必须完成注册或备案(27项功能实行注册制)。企业需要执行GMP(良好生产规范),并建立全链条追溯系统,从原料到生产再到销售,每一步都要有严格的管理。
三、生产经营规范
在原料管理、生产过程、流通销售等环节,都有严格的关键控制点。例如,禁用非食用物质,严格验证原料合规性;批生产记录留存至少要超过产品保质期六个月;线上线下销售时,必须明示“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标识。
四、监管执行机制
国家市场总局实施年度抽检计划,重点检测非法添加物质。企业信用分级,黑名单公示制度也是监管的一部分。对于违法行为,如虚假宣传、非法生产等,将严厉处罚,甚至吊销许可证并追究刑责。
五、消费者权益保障
消费者的知情权是首要的,因此强制要求所有保健食品标注警示语“保健食品不是药物”。12315平台设立了保健食品投诉快速通道,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特别提示:2024年新版《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指南》对“增强免疫力”等宣传用语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制。建议企业对照目录调整产品宣传内容,并时常关注国家市场总局官网的实时监管动态。
我国的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保健食品的安全、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为企业的合规经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