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一、定义概述
厄尔尼诺(El Nio)现象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出现大范围且持续性的异常偏暖状况。在西班牙语中,“圣婴”的称谓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自然现象。与之相反,拉尼娜(La Nia),则表现为这一区域的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其西班牙语含义“小女孩”同样富有形象性。
二、形成机制详解
在正常的热带太平洋地区气候状态下,信风(偏东风)将暖洋洋的表层海水吹向西太平洋,促使西侧海平面升高、水温升高,而东侧的冷水则会上翻。但在特定情况下,这两种现象会有不同的表现: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当信风减弱或方向改变,西太平洋的暖水便会回流至中东太平洋,抑制了东侧的冷水上翻,导致该区域的海温异常升高。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当信风异常增强,会加剧暖水的西流以及东太平洋的冷水上翻,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海温差。
三、气候影响的对比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显著:
厄尔尼诺现象:常常给南美洲西岸带来暴雨和洪涝,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则可能出现干旱。北美地区则可能出现暖湿天气增多的情况。至于中国,冬季偏暖的概率较高。
拉尼娜现象:一般导致南美洲西岸干旱,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则降水增多。北美地区可能会经历冷干天气的增强。对于中国来说,出现冷冬的概率增加,尤其是南方,冬季降水可能偏少。
四、交替周期与特殊事件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一个完整的周期大约为2至7年。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结束后,常常伴随着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例如根据预测,2024年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状态。部分年份会出现“双重拉尼娜”事件,即连续两年都出现拉尼娜事件,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气候的异常状况。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它们都是通过扰动沃克环流和全球大气环流来影响全球气候的,但具体表现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如北极海冰、东亚季风)的综合影响。这两大自然现象就像是一对不断跳舞的舞者,为地球的气候系统带来了丰富而复杂的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