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对于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我们无需考虑营业盈余;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营业盈余;财产收入涵盖存款利息等资产所有权产生的收入;企业总产出指的是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二、名词解释的解读
1. 现行市价法:以当前市场价格为基准对资产进行估值,反映资产的真实交易价值。
2.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前者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后者则与之相反。
3. 国际收支平衡表:详细记录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等,是经济往来的综合统计表。
三、简答题详解
1. 宏观资产负债核算与微观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宏观核算关注国家或地区的资产与负债总量统计,而微观核算聚焦于企业或机构单位的个体数据。这两者通过分类与汇总实现紧密联系。
2.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等之和)和支出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等之和)。
3. 财产收入的定义与举例:财产收入源于资产所有权,如存款利息、股息和租金等,这些都是财产收入的典型例子。
四、计算题示例解读
已知某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和固定资产折旧数据,如何计算中间投入?答案很简单:中间投入 = 总产出 - 国内生产总值 + 固定资产折旧。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五、核心知识点总结
掌握机构单位与产业部门的区别、GDP与GNP的不同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是经济学的关键。机构单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产业部门是按照经济活动类型分类的。GDP基于国土原则计算,而GNP则基于国民原则,需要加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反映了国际交往的总体状况,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等。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了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理论和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