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记忆技巧

学习方法 2024-04-15 20:44语文学习方法www.ettschool.cn
    什么样的学习和记忆方法才是科学的、有效的?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下面我就带大家具体的学习一下。
1、大脑的记忆机制是什么,它是如何记忆的?
近年来针对记忆的研究,提出了“记忆失用理论”(作者叫它遗忘式学习),通过这套理论,我们就可以知道大脑的记忆机制。
第一,记忆分成储存和提取两大能力
储存能力说的是:对一件事越熟悉,记得也就会越牢。比如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九九乘法表,因为学习以及生活中无数次的使用,使得我们非常熟悉,所以记得也特别牢。提取能力说的是:记忆被提取到意识中的能力。想不起来某件事、某个知识,并不是我们忘记了这件事和这个知识,只是我们对它的提取能力不够,没法把对应信息从大脑里搜索出来,让它进入到意识层面。
第二,必要难度法则。
必要难度法则说的是:我们提取一项记忆时越费劲,在想起来后,这项记忆的提取能力和储存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因为费劲回忆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储存和提取能力的强化。
必要遗忘法则要有效,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在完全遗忘之前回忆。
2、增强记忆的方法一:打破学习复习环境的一贯性
科学研究表明:还原学习的环境可以增强学习的记忆力。因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记忆的不仅是记忆材料,还有大量的环境信息。
所以理论上说:如果我们在同一个环境里学习并考试,成绩会更好。但现实往往很不乐观,因为考试的地点并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
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通过变换学习场所来增强记忆力,即便在陌生场所也能保证良好地发挥:
①当学生在不同场所学习时,会把各个场所里的环境信息记忆下来,环境信息越丰富,记忆的提示线索就越多。
②在新场所学习时,因为没有了之前学习场所的环境提示,回忆的难度会提升,这就用带了我前面说的必要难度法则,从而记得更牢。
③学习环境的变化,除了学习场所的变化,还可以:变化学习的时间段、放舒缓的背景音乐、改变学习的姿势等,这都能提供更多的提示信息,增强我们的提取能力。
3、增强记忆的方法二:分散式学习和复习
对于刚学过的内容,我们往往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学完之后隔了很久、等有需要了才去复习(这个时候很可能彻底想不起来了);二是学完之后就马上复习。事实上这两种方式效果都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方式是:学完新内容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复习,这样能记得更牢。
A、为什么分散式复习能让知识记得更牢?
①根据记忆的必要难度法则,隔了段时间再复习,我们对知识的提取能力会变弱,回忆内容会更费劲,但回忆起来之后记忆就会被强化;②隔了段时间再复习,我们会发现哪些内容更容易被遗忘,从而有针对性地复习,让自己记得更牢;③隔段时间再复习,复习的环境也可能发生了变化,打破了环境的一贯性,给大脑提供了更多的环境信息,加强了我们的提取能力,从而记得更牢。
B、具体要间隔多久复习,效果才最好呢?
提高间隔学习,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中给了我们具体、详细的间隔复习时间(在学习和暂时记住之后的:20分钟后、1小时后、8小时后、1天后、2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再次复习)。但对于每天有大量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按照遗忘曲线来学习复习,有时可能并不现实,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些调整。具体可以根据你想记多久,也就是考试时间来设定。如果你一星期后要考试,那么你应该今天复习完后,隔一至两天进行再次复习;如果你一个月后要考试,那么今天复习完后,应该隔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复习;如果你三个月后才考试,那么你今天复习完,可以过半个月再进行复习。
对于长远后的考试,比如高考,今年高考的时间还有九十多天,也就是三个多月,那么对于你现在复习过的内容,你就可以隔半个月进行一次复习。如果觉得次数不够,那么就按照时间间隔再增加几次,至于最后一次复习时间,可以安排在考试前一至两天。
4、增强记忆的方法三:考试、自我测试
无论是考试还是自我测试,都是脱离课本、资料,让自己主动回想内容的方法。考试和自我测试均可以起到增强记忆的效果,其背后的原理仍然是前面说的必要难度法则。
考试不用说,自我测试的方法具体方式包括:背诵、做题目、把相关知识讲给别人听等。
相较于纯粹的阅读、一遍一遍的翻看,尝试着背诵、找跟知识相关的题目做几遍、把知识讲给别人听或者教别人做题,都更有助于记住,因为这些方法更“费脑”,会促使你思考、分析整合、运用,从而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不光是学习,读书也是一样,很多人感慨自己读完书之后,很快就忘得差不多。其原因就是你让自己的阅读过程太“舒服”了,只是照着文字、顺着作者的思路去过一遍,这只能让知识成为你脑海里一个匆匆过客。那如何防止读完书后快速遗忘呢?我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6个方法:
G先生:书读完就忘怎么办?这6个方法可以助你高效理解和记忆!
5、更好地学习方法:交替学习
学习的时候,我们非常喜欢“集中学习”,也就是抽出一段时间,专门针对某一个目标进行集中练习。比如:我的语文阅读理解差,我就每天抽一个小时来专门做阅读理解;或者更极端一点,因为我数学差,今天我就专门做数学几何题,明天专门做函数题等等。
但科学家们发现,采用交替学习的效果会更胜一筹,让我们的表现更出色。所谓交替学习,就是把既相关、又不同的学习内容混合在一起学习。比如:把数学中的函数题、几何题、统计概率等题目都混合在一起,然后每天做一小时。
为什么交替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①首先,考试的时候就是多种知识和题型的交替,平时交替学习、练习,更有助于临场的发挥;
②其次,交替学习要求我们辨别不同知识的区别,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比起简单的重复,能让我们掌握的更牢。
当然了,集中学习和交替学习并不矛盾的,他们具有互补性,建议学习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6、解答难题(或者完成生活与工作中复杂课题)的有效方法:激发灵感
面对棘手问题时,许多杰出人士表示:是瞬间的灵感帮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种“灵光一闪”,或者忽然开窍的情况,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体验吧?比如做数学题的时候,半天做不出来的题,可能因为你上了一个厕所、做另外一道题时看到的某个提示、或者旁人的一句提点等,一下子就来了灵感,从而解答出来。
灵感其实是可以被我们主动激发出来的,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步:打断。当你苦苦钻研问题,却迟迟找不到方法时,我们要主动打断自己,让自己停下来去做点其它的事情。打断会让我们忘掉对问题的预先假设,从而开拓思路,帮我们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第二步:激活。通过“放松、轻度用脑、高度用脑”三种休息方式转换思路,引发灵感。(放松比如听音乐、散步、慢跑等;轻度用脑比如看书、玩小游戏、看新闻等;高度用脑比如琢磨难题、切换做题等)
第三步:有意识地进行反思。经过前两步,对于脑海里浮现出的一些观点、想法、念头,进行评估和思考,看要如何使用它们。
注:除了平时的学习,解答疑难,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也不要死盯着题目不放,对于几分钟都没有解题思路的题目,要赶紧打断自己,先去做其他的题目。做着做着,灵感说不定就来了。在做语文试题的时候,拿到卷子时,可以先看看作文题,这样大脑可以在潜意识中帮你构思。
7、利用知觉和睡眠,让潜意识“自动学习”
篇幅有点长了,这里就说说睡眠吧。最新研究已经证明,睡眠能提升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据说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在梦中整理排列出来的。
      科学家依据睡眠时人类眼睛的动作,把睡眠分为:非快速动眼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人们清醒的时候是接收信息,体验与学习来自外在世界的讯息。非快速动眼睡眠是反思,处理新的事实、技能,剔除噪声且巩固记忆。快速动眼睡眠是整合,为新的信息建立彼此连结,并与过去经验结合,洞见、创意、灵感大多来自于此。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

学习方法有哪些,高中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中考作文题目,今年高考作文题目